在公元19世纪末,德國的一位醫生萊德奇發現在動手術時呼吸或說話,容易使病人的傷口感染,於是,他在手術時用一塊纱布蒙住口鼻,這樣果然使傷口感染率大大下降,口罩就流傳下來且不斷發展成現在各種功能需求的款式。
無論口罩的發明是如何地擁有其實用的價值,但絕對與造型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一個衣著入時的男女願意把口罩當成裝飾的一部分在大街上行走,反而是引人側目的扣分配件;
因為大家會下意識立刻遠離戴口罩的人,以免病菌衝破封鎖線;剛停好摩托車風塵僕僕地前往附近辦事,連口罩都懶的脫的人,大概也不會是在乎外型打扮的人;社會案件的當事人也不願意沒事戴口罩;更別說帶著口罩打掃的清潔人員。所以,除了寒流來襲,台灣這個濕熱島嶼的大街上不會是一個沒有必要而戴上口罩的地方。
可是在創意橫行的時代中,沒有什麼可以倖免不被拿來娛樂與消費的。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口罩被用在造形上,大約是在8年前,台北的夜店正流行電音之際,除了當年很愛去的TeXound,也是許多藝人以及Gay群聚的地方外;還有另外一個路線的廣式電音,在台客聚集的夜店裡悄悄蔓延著,裡面放著用粵語歌Remix的電音版本音樂,螢光棒與白手套是必備配件,而口罩竟然成為台客們展現時髦創意的Kuso裝飾,當然還有奶嘴與棒棒糖就太令人匪夷所思了。無可厚非的是,台客文化往往是引領台灣本土創意的先鋒。
在這個時候,不該戴口罩的時候帶著口罩,還是會引人側目,因為台客戴口罩的行為加深一般民眾對於「口罩=搞怪」的印象。
但是後來爆發的SARS,卻造成一波搶戴口罩的風潮,不戴會死人,你戴不戴?不戴反而讓人遠離,因為你可能已成為受感染者!
可是疾病所引發的口罩風潮只是加重他在生命上的重要性,口罩在人們心中還是與造形扯不上關係。
但是在另一個圈子裡,已為口罩賦予了另一種重要使命!
為了躲避狗仔跟拍,藝人們不管去哪裡,墨鏡/口罩與鴨舌帽/棒球帽變成出門必備配件,雖然在藝人們心中,這絕不是一個造型配件,這是一個重要的防禦武器,但是在每一期數字週刊的封面、水果日報的娛樂頭版上,不斷放送口罩與藝人的連結,這對氾濫著許多過度崇拜偶像的台灣民眾來說,不跟著藝人造型就深怕趕不上流行似的,於是,在歷經波折後,口罩終於和造形沾上邊了;尤其是周杰倫的MV「我不配」之後,又為口罩增添了些許浪漫感人的氛圍。
口罩正式與時尚造型連結,就是在Runway上,這可是一個隆重又正式的連結;早在日本的秀場上,除了老愛把臉部用各種方式纏繞矇住的瘋狂Rei Kawakubo,前衛設計的口罩老早成為裝飾的配件;在歐洲則有Maison Martin Margiela與Viktor & Rolf ;而最有話題性的Louis Vuitton 在2008 S/S的秀場上,護士造型的Model全都戴上特別設計的精緻口罩,身上穿著Comme des Garcons服裝Marc Jacobs,表示這樣瘋狂詭侷的設計靈感是出自於最欣賞的Rei Kawakubo的設計風格以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不過造型口罩的確喪失了實用價值。
在台灣這個被傳統的道德價值束縛的小島嶼,或許大部分的人仍然無法接受戴上獨特風格的口罩作為裝飾造型。
但是新流感疫情加重,全台灣又陷入了口罩風暴,戴口罩除了防止疫情擴散的重要任務外,在這個趕流行的社會中,在崇拜偶像的民眾心中,戴了口罩的同時,是否也偷偷地在心裡上演著一種「保持神秘低調」的戲碼呢?
留言列表